【www.starshorde.com.cn--分析材料】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宗旨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的文章3篇 , 歡迎大家參考查閱!
【篇1】宗旨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質要求,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當前,如何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已成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當前密切聯系群眾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化,群眾觀念淡薄,不愿聯系群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淡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愿意聯系群眾:現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層去卻少了;通訊發達了,與群眾的溝通卻難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對群眾意愿關注不夠,對群眾利益漠不關心,高高在上,疏遠群眾。
2.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素質能力不強,方式方法滯后,不善于聯系群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結構逐漸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呈現個性化、復雜化特征,平衡各種利益訴求難度增大。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缺乏實踐鍛煉,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相對較弱。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雖然知道干群關系的重要性,但對基層情況了解不深,解決復雜性問題缺乏招法。
3.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下基層走馬觀花,流于形式
新形勢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缺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意識。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做客”思想嚴重,沒有主人翁意識,下基層一陣風,不能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農戶訪貧問苦;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把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當做應付上級考核檢查的形式,對基層群眾提出的問題,能推則推,不解決實際困難。
4.制度機制不夠健全,引導渠道、聯系載體等制度機制不夠完善
近年來各地制定了不少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實的可行性,比如:原則性的規定多,具體操作性不強;軟性要求的多,硬性規定的少,特別是貫徹執行制度的監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實。[1]另外,密切聯系群眾,“怎么聯系”、“聯系什么”,也缺乏規范運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難點分析
1.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化,對群眾缺乏感情,對群眾生活疾苦漠不關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黨員領導干部成長和工作的環境比以往變得更加復雜,更易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腐蝕,容易淡化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的黨員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忘記自己是群眾的公仆,以掌權者自居,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還有些領導干部總想著升遷,只愿意做能出風頭、出政績的“大”事,不愿做艱苦細致、服務群眾的“小”事,對群眾生活疾苦漠不關心,不想面對群眾。
2.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擔心群眾過多提意見、提要求
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總覺得自己比群眾高明,把群眾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認為群眾是決策的執行者、實施者,無須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做決策、定工作過程中,不事先調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眾智慧;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沒有養成依靠群眾的習慣,反而出于怕群眾參與會復雜添亂、怕群眾知情會提意見、提要求等各種心理,能不讓群眾參與的盡量不讓群眾參與。
3.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盲目追求政績,損害人民群眾利益
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唯上是從,在處理一些問題時,迎合領導的意圖,“凡是領導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領導機關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實際,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把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當做應付上級考核檢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實際,不關心群眾疾苦、不解決實際困難;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層心還浮在上面,下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甚至增添群眾負擔,損害群眾利益。
4.一些地方聯系群眾工作監督弱化,考核不力,查處不嚴
目前各地對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缺乏嚴格的監督,考核不力、查處不嚴:一是監督尺度不規范。目前各地聯系群眾的制度,軟性要求多,硬性規定少,實際操作中隨意性大,難以把握。二是運作程序不規范。聯系群眾“聯系什么”、“怎么聯系”,缺乏規范運作的程序,落實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評不規范。監督考核缺乏量的規定與質的標準,手段過軟,執行難以奏效。四是監督不力,查處不嚴。對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處不力,導致一些黨員干部在處理群眾工作時缺乏耐心,缺乏熱情,嚴重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
三、進一步加強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對策建議
1.大力加強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堅持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獲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執政基礎。當前,要利用多種形式,在黨員領導干部中大力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教育,把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放在首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終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只要我們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心解決群眾困難,盡心盡力為群眾服務,我們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強培訓鍛煉,進一步提升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
群眾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做群眾工作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為群眾工作的關鍵。當前,一是要把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二是要宣傳動員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一線接“地氣”、經風雨、增見識,在實踐中提升群眾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聯系群眾的制度平臺,確保黨員領導干部更好的聯系群眾
新時期的群眾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導向機制,用導向轉變帶動作風轉變。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績評價標準,把能否聯系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基本職責,納入到考核體系之中,根據領導干部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等方面的表現選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當前特別要在健全和完善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強監督等制度機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和民主聽證制度,完善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制度,為群眾表達意愿、參與重大決策提供平臺。
4.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維護群眾權益制度,要把辦實事、辦好事作為群眾工作的立足點
當前,一要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的各項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務的制度機制,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的制度和平臺。要在過去已有制度機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制度機制,提升服務水平,要把辦實事、辦好事作為群眾工作的立足點。
5.切實加強監督考核,確保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當前,一要完善監督查處機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加強專門機關監督查處工作的同時,還要通過聘請社會各界的代表和群眾代表為監督員,有效發揮人大、政協、新聞輿論和群眾等的監督作用。二要完善監督考評機制。要建立健全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民意調查、滿意度測評等形式,切實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工作的動態考評,促使各級領導干部立足實際、服務群眾。三要完善獎懲問效機制。要客觀、公正地運用考核結果,要把聯系群眾工作的好壞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評優、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對作風粗暴、濫用職權等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要依法依紀堅決查處,該整改的要整改,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法辦的要法辦。要通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確保廣大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各項制度落實到位,真正形成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篇2】宗旨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按照集團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統一安排部署和東京城林業局有限公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工作實際,聚焦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從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落實黨建工作的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強化正風意識,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對個人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檢視反思。
近些年,由于放松對自身的要求,在工作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倦怠的情緒,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不實、不細、流于形式。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由于對自己要求松懈、逐漸形成了倦怠、懶惰的思想,學習不深不細、不嚴不實導致學習流于形式而非真正的融會貫通新思想、新理念,給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和障礙,未能很好的用先進的思想和意識指導自己的社會實踐。
二、工作落實不細,得過且過思想有所表露。在工作中未能很好的抓好工作的落實,有時存在得過且過,不重視工作質量,而只注重于工作的數量和形式,未能全面細致的將工作落實到實處,總以為照搬硬套原有的工作方法,缺乏創新意識。
三、對個人要求不夠嚴格。在日常工作中總以為自己從事工作三十多年,馬上面臨退休年齡,故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放松了對自己的約束,形成散漫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實效,形成工作渙散得過且過的不良傾向。
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群眾觀念淡漠。由于平時對自己及的要求不嚴,學習不實不細,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使我清楚的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應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原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漠視群眾的理念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多么的荒誕,與我黨的初心背道而馳。
通過學習和反思針對我生活及工作中出現的不足與這次學習教育活動緊密對照努力改正,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為國家的振興、企業的繁榮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3】宗旨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密切聯系群眾,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質要求,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當前,如何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已成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當前密切聯系群眾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化,群眾觀念淡薄,不愿聯系群眾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淡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愿意聯系群眾:現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層去卻少了;通訊發達了,與群眾的溝通卻難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對群眾意愿關注不夠,對群眾利益漠不關心,高高在上,疏遠群眾。
2. 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素質能力不強,方式方法滯后,不善于聯系群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結構逐漸發生了深刻變化,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呈現個性化、復雜化特征,平衡各種利益訴求難度增大。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缺乏實踐鍛煉,做群眾工作的能力相對較弱。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雖然知道干群關系的重要性,但對基層情況了解不深,解決復雜性問題缺乏招法。
3. 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下基層走馬觀花,流于形式
新形勢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責任心不強,缺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意識。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做客”思想嚴重,沒有主人翁意識,下基層一陣風,不能持之以恒堅持下去;有的黨員領導干部下基層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農戶訪貧問苦;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把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當做應付上級考核檢查的形式,對基層群眾提出的問題,能推則推,不解決實際困難。
4.制度機制不夠健全,引導渠道、聯系載體等制度機制不夠完善
近年來各地制定了不少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實的可行性,比如:原則性的規定多,具體操作性不強;軟性要求的多,硬性規定的少,特別是貫徹執行制度的監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實。[1]另外,密切聯系群眾,“怎么聯系”、“聯系什么”,也缺乏規范運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難點分析
1.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宗旨意識淡化,對群眾缺乏感情,對群眾生活疾苦漠不關心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黨員領導干部成長和工作的環境比以往變得更加復雜,更易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腐蝕,容易淡化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的黨員干部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忘記自己是群眾的公仆,以掌權者自居,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還有些領導干部總想著升遷,只愿意做能出風頭、出政績的“大”事,不愿做艱苦細致、服務群眾的“小”事,對群眾生活疾苦漠不關心,不想面對群眾。
2. 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擔心群眾過多提意見、提要求
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總覺得自己比群眾高明,把群眾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眾,不依靠群眾,認為群眾是決策的執行者、實施者,無須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做決策、定工作過程中,不事先調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眾智慧;有的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中沒有養成依靠群眾的習慣,反而出于怕群眾參與會復雜添亂、怕群眾知情會提意見、提要求等各種心理,能不讓群眾參與的盡量不讓群眾參與。
3. 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盲目追求政績,損害人民群眾利益
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唯上是從,在處理一些問題時,迎合領導的意圖, “凡是領導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領導機關希望看到的就去干”, 甚至欺上瞞下、弄虛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實際,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少數黨員領導干部把深入群眾、深入基層當做應付上級考核檢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實際,不關心群眾疾苦、不解決實際困難;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層心還浮在上面,下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甚至增添群眾負擔,損害群眾利益。
4.一些地方聯系群眾工作監督弱化,考核不力,查處不嚴
目前各地對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缺乏嚴格的監督,考核不力、查處不嚴:一是監督尺度不規范。目前各地聯系群眾的制度,軟性要求多,硬性規定少,實際操作中隨意性大,難以把握。二是運作程序不規范。聯系群眾“聯系什么”、“怎么聯系”,缺乏規范運作的程序,落實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評不規范。監督考核缺乏量的規定與質的標準,手段過軟,執行難以奏效。四是監督不力,查處不嚴。對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錯誤的黨員干部,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處不力,導致一些黨員干部在處理群眾工作時缺乏耐心,缺乏熱情,嚴重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
三、進一步加強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對策建議
1.大力加強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宗旨意識和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堅持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獲得人民群眾擁護和支持的執政基礎。當前,要利用多種形式,在黨員領導干部中大力進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教育,把增進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放在首位。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增強宗旨意識,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終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只要我們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真心解決群眾困難,盡心盡力為群眾服務,我們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強培訓鍛煉,進一步提升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
群眾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做群眾工作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為群眾工作的關鍵。當前,一是要把提高群眾工作能力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二是要宣傳動員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到群眾中去,深入基層一線接“地氣”、經風雨、增見識,在實踐中提升群眾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聯系群眾的制度平臺,確保黨員領導干部更好的聯系群眾
新時期的群眾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導向機制,用導向轉變帶動作風轉變。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績評價標準,把能否聯系服務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基本職責,納入到考核體系之中,根據領導干部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等方面的表現選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聯系群眾制度,當前特別要在健全和完善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強監督等制度機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和民主聽證制度,完善民主評議、民主測評制度,為群眾表達意愿、參與重大決策提供平臺。
4.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維護群眾權益制度,要把辦實事、辦好事作為群眾工作的立足點
當前,一要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的各項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務的制度機制,建立健全服務群眾的制度和平臺。要在過去已有制度機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制度機制,提升服務水平,要把辦實事、辦好事作為群眾工作的立足點。
5.切實加強監督考核,確保聯系群眾的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當前,一要完善監督查處機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加強專門機關監督查處工作的同時,還要通過聘請社會各界的代表和群眾代表為監督員,有效發揮人大、政協、新聞輿論和群眾等的監督作用。二要完善監督考評機制。要建立健全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民意調查、滿意度測評等形式,切實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聯系群眾工作的動態考評,促使各級領導干部立足實際、服務群眾。三要完善獎懲問效機制。要客觀、公正地運用考核結果,要把聯系群眾工作的好壞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評優、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對作風粗暴、濫用職權等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的,要依法依紀堅決查處,該整改的要整改,該問責的要問責,該法辦的要法辦。要通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確保廣大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各項制度落實到位,真正形成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本文來源:http://www.starshorde.com.cn/dangtuanfanwen/539443.html
法紀意識方面存在不足 宗旨意識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