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tarshorde.com.cn--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論近代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論近代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選擇馬克思主義,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我國具體實際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90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指出:“事實充分證明,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黨90年的歷史,就是在風云激蕩中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風險考驗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解決改革、建設、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勝利前進。
一、選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決定的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90年來,我們黨之所以始終毫不動搖地選擇、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是由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基本部分組成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歷史觀和價值觀是科學的,能夠正確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思想武器。盡管馬克思主義誕生至今已經160多年,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具體論斷需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但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并沒有過時,馬克思主義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借鑒和吸收了世界上最先進、最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是在廣泛借鑒和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比如,馬克思主義在創立時就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中的合理思想。又如,從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大發現”中,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客觀世界的普遍聯系,并把其看作唯物辯證法的自然科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所吸收和借鑒的知識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眾多領域,是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集大成者。馬克思主義是批判性與繼承性相統一的學說,它總是以開放的姿態,科學借鑒、科學揚棄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
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獲得解放的思想體系,是廣大勞動群眾根本利益的理論表達。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性,它毫不掩飾自己的階級立場,公開聲明是為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服務的。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始終把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看作自己的神圣使命,他們的理論集中地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于工人階級是與歷史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系的階級,其根本利益和要求與社會發展規律、人類徹底解放的必然趨勢相一致,是以全人類的解放為己任的階級。所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的思想體系,沒有一切剝削階級的思想體系所固有的階級狹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階級性與真理性是完全一致的。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系,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奧秘,在于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理論源泉是實踐,發展依據是實踐,檢驗標準也是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又是指導實踐的理論武器,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是科學,是因為它的一切理論觀點都是以事實為依據,都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它必然要求理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地向前發展。實踐不斷向前發展的特性,又決定了由此產生的思想理論體系必然是隨著實踐不斷發展而與時俱進的。
我們黨毫不動搖地選擇、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革命性和實踐性有機統一的偉大真理,能夠與時俱進地正確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90年來,我們黨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和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使馬克思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選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歷史作用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用以指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實踐證明,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領導人民戰勝千難萬險取得革命勝利,之所以能夠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組織起來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鴉片戰爭以后,我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為了救國救民,中國的進步政治力量、仁人志士開始了向西方尋求真理的艱辛歷程,但是他們都未能完成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他們的各種努力都未能從根本上使中國擺脫貧弱屈辱的悲慘命運。這個歷史任務是由中國共產黨來完成的,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從而開創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正確道路。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自身情況的發展道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和進行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件大事與兩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創舉,是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
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很好地結合起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會取得偉大成就;而一旦背離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就必然會遭受重大挫折??梢哉f,沒有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自強自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就不會有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但不能要求他們具體地回答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革命和建設的具體道路與行動方針。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中國實際出發,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創造,這是在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不斷變化發展著的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惟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正確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正確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選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由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志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既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順應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必然結果。
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的,這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全黨全國人民鄭重選擇的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在人民當家作主和馬克思主義居指導地位的社會主義中國,任何鼓吹“指導思想多元化”,用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取代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用資本主義價值觀取代社會主義價值觀的企圖,都是違背我國歷史發展規律和全國人民共同意志的,必須堅決反對和抵制。
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問題上,我們應該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并沒有因為被寫入憲法和法律而變得一勞永逸、高枕無憂,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仍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始終存在著誰來占領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必然去占領。在這里,不存在“真空”,也不可能保持“中立”。正如列寧所說:“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如果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指導思想上搞多元化,客觀上就是支持和放縱資產階級思想蔓延。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必然使社會主義中國失去主心骨,就會失去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前進的思想基礎,導致人心大亂,進而引起社會動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的沉痛教訓,證明了放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將導致喪失政權的嚴重后果。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是行動上銳意進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統一是全黨步調一致的重要保證。”不論當今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發生多么深刻的變化,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面臨多么錯綜復雜的情況和問題,我們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不動搖。全黨同志要以高度的自覺信仰馬克思主義,以毫不動搖的立場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科學求實的態度捍衛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根深葉茂、堅如磐石。
本文來源:http://www.starshorde.com.cn/dangtuanfanwen/479959.html
選擇馬克思主義的